| | | | | |
| | | | | |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气象新闻 > 省内新闻
冰雪奇缘——记江苏气象部门南极科考第一人段培法
发布时间:2017-07-17        稿件来源: 【字体大小:
跨越522个日夜的坚守、一万两千公里的征途,4月11日,第32、33次南极科考队员、来自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的段培法走下雪龙号,这个“85”后小伙子,看上去更加瘦削,然而却愈发挺拔。
  去时正值深秋萧瑟,归来已是春光明艳。从2015年11月7日至2017年4月11日,段培法与诸多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克服了生理、心理和生活、工作上的种种困难,用顽强的意志、坚韧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,在这片冰雪荒漠中,再次唱响“爱国、求实、创新、拼搏”的南极精神之歌,圆满完成祖国托付的南极科学考察重任。
  早在全国遴选南极科学考察队员之时,根据江苏省气象局部署,徐州市气象局克服人手少、任务重的困难,积极推荐段培法报名参与。此时的他已是徐州气象局地面观测、高空探测、设备保障方面的业务骨干,多次获得“中国气象局质量优秀测报员”、“江苏省气象局质量优秀测报员”称号,并在徐州市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,以个人全能第一的成绩,被市总工会授予“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  最终,段培法凭借着过硬的业务技能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政治表现通过了层层考核,被选拔为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,也成为江苏气象部门南极科考第一人。在接到命令后,他积极准备,参加集训,并找来以往的科考资料,预备着每一个可能。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,南极科考远比想象中的还要艰难。
  2015年11月7日,雪龙号从上海启程奔赴南极,段培法与队友们在途中迎头碰上了第一个挑战——“魔鬼”西风带。涌浪4-5米,风力8级以上,船头撞起十几米高的浪花,船被风浪裹挟着、颠簸着,晕船的队员一天比一天多。“吃了吐,吐了继续吃,”从未坐过海船的段培法症状更加剧烈,他说,“吃饭就是为了完成任务,不呕吐是当时最大的愿望。”
  历经近一个月的“漂泊”,12月4日,队员们终于踏上了神秘的南极。酷寒却又灼热,这是南极留给段培法的第一个印象。南极洲年平均气温零下25摄氏度,紫外线强,科考队员在室外必须穿着“企鹅”服,戴着墨镜,才能御寒,避免皮肤与眼睛灼伤。“极昼期间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上挂着,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,完全靠看着手表安排作息,睡不着就强迫自己睡。”
  段培法在南极中山站负责大气化学观测、大气臭氧观测、常规地面气象观测、温室气体样品采集、大气气溶胶样品采集及雪样采集等,观测任务十分繁重。为尽快熟悉新的探测环境和业务,他到站后抓紧每分钟时间与老队员进行交接,利用雪龙号短短一周卸货的间隙,尽可能地向老队员请教,反复学习留站的交接文本、各仪器技术手册和注意事项,从而熟练地掌握了业务规定和流程。同时,对各种仪器与线路全面检修,为更好地开展观测任务打下基础。
  2016年3月5日,度夏人员离开,段培法与其他18名越冬队员坚守下来,南极开始进入了“危机四伏”的漫长冬季。
  “南极的暴风雪几乎没有什么征兆,说来就来,”段培法说。在南极经常刮大风,平均一年有130到140天大风天。有一次,段培法只身一人冒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到天鹅岭校准仪器,走时天气晴好,等到折返时,才发现暴风雪已不期而遇,狂风肆虐,“一出来就什么都看不到了,只能凭感觉确定方向,”段培法说道,“风太大,走起路来非常困难,许多地方还形成了1米多高的雪坝,最后还是摸爬滚打地翻越过去。”由于暴风雪天气较多,很多次段培法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观测任务。
  还有一次,海上的冰山突然翻转,引发了一次小型海啸,几米高的海浪裹挟着冰块冲上岸边,把堆积在熊猫码头上的大型集装箱冲撞地七零八落,幸好当时没有工作人员作业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
  手脚开裂是队员们的另一种痛,“南极看着到处都是雪,但实际上空气非常干燥。手脚很容易开裂,抹上药膏缓解几天,不久又裂了,反反复复。”段培法说,这种问题虽然不大,但疼痛一直存在,总是带来很多不便和麻烦,几乎每走一步都要“咬牙切齿”。
  在漫长的冬季里,孤独与单调的生活使人倍加思念祖国和家乡。“最想吃家乡菜,”段培法笑谈,“雪龙号一年只能对中山站补给一次食品,新鲜的蔬菜很快就吃完了,剩下的日子只能吃速冻食品。”由于极夜时见不到太阳,队员们维生素不够,钙流失很快,只能靠药品和保健品维持。
  2016年12月,本该结束考察任务回国的段培法,由于表现出色,又被选拔为第33次南极考察队随雪龙船环南极大陆度夏考察人员,负责走航期间的大气化学观测。由于船上物资有限,考察队员最怕遇到仪器故障的问题。有一次,温室气体监测仪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观测,段培法积极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有关仪器厂家沟通,寻找解决故障的办法,克服了通讯不便、配件稀少、工具不全的困难,顺利解决温室气体监测仪故障,保证了宝贵科学数据的获取。
  在考察期间,段培法还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,对南极的气象特征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,撰写了有关技术论文,对提高中山站科学考察、飞机作业的气象保障水平作出了有益的探索。
  如今,回想起这段考察生活,段培法有着太多难忘的记忆,这一年多他遇到了很多,收获了很多。“非常荣幸有机会参与这项事业,提高了业务能力,开阔了视野,更磨砺了人生。”段培法感叹到,“现在掌握了较为先进的探测方法和更丰富的探测经验,我希望能够带到今后的工作中,为提高徐州气象探测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】
 
今日访问:    总访问量: